放棄經營十多年的職場地位,回到家庭陪伴成長很偉大嗎?
其實一點都不偉大,偉大的是不管你做任何決定都還是伸出雙手擁抱你、無條件支持你的親愛家人。
從交往、結婚到生小孩,我跟老公一直都是分隔兩地,孩子出生後分別在婆家跟娘家帶,我很享受在工作上衝刺的感覺,即使是假日家庭也一直都自我感覺良好,覺得陪伴是重質不重量。老公孩子一直都很挺我,甚至假日還會一起上來台北陪我工作、等活動結束再一起回家。
兩歲的工作人員
一直到兒子要上大班了,我好像不太確定兒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 聽說他中班每天都有回家作業、聽說他上跆拳課撞到牆頭受傷、聽說他們畢業典禮要練習跳舞,老公每天都會跟我分享兒子的點滴,就算有時上班太累早早睡著,也會記得隨時update我家裡的近況,常常讓我跟孩子們視訊聊天,維持一個媽媽的形象。
媽媽,是在電話那頭的動態影像、也是假日會來陪我玩的人,只是星期一就要「回去」台北了。
偶爾也要兼差主持人
嘗試著通勤爭取陪伴時間,但時間其實都花在通勤上了…陪伴的質量都不好。沒別的原因,就是,我想陪孩子好好的玩一玩,在他還願意跟我玩的時候,在老公的支持下,搬回家了,離開了那個教會我做人道理、職場倫理、挑戰自我、絕不輕言放棄、交了知心好友的公司。
突然的暫停讓我很不知所措,一直找事做,常常給自己設定一個月小目標、三個月大目標的計劃,想著要如何讓日子過的跟上班一樣充實有效率。
會有這樣的想法實在蠢到了極點…
根本忘了,那個暫停的初衷叫「陪伴」

好一陣子忙的團團轉,不擅長家事的我做起來心煩意亂,偶爾陪著孩子一起午睡都會讓我有罪惡感,覺得自己不事生產竟然還睡午覺?!老公察覺我的不安與焦慮,天天陪著我聊天,有時會問問我今天做了些什麼,沒想到這問題更嚴重,我根本一天什麼都沒做呀!?對於過去的我來說,沒打電話、沒寫信、沒讀新聞、沒出門開會就是什麼都沒做呀!!!
(回顧到這裡,深深覺得自己好有病…)
老公看情況發現我病得不輕,花了好一段時間對我心理治療,「想休息就休息」、「想看書就看書」、「想看電視就打開它」,「一整天沒做事沒關係,回來我會幫你」,不再問我今天做了什麼,反而問我今天有沒有好好休息,慢慢地,罪惡感減輕許多,逐漸地,我找回了一些生活的步調,不再執著計畫、生產力、貢獻,而是想著眼前我可以如何陪伴家人、如何讓一家人生活更開心、更豐盛、把握每一個相處的時刻。
心情調整好後,才真正覺得又回到自己,然後,我又開始找事做了……..(咦?根本一點都沒改變呀!?)
其實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學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慢下腳步、留心身邊」,以前常常會因為時間壓力要排行程表、壓時間,跟孩子在一起壓不得時間的,逼自己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沒關係,慢慢來,我會等你」,「不急,你慢一點」,唯有等待孩子才能自在的成長,而這樣的等待與陪伴,也促成了我與house跟番社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