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裡的花磚:馬約利卡瓷磚海上歷險記

14138050_1790469431230879_5192810135767904302_o

去年到金門旅遊時,參觀了不少古洋樓,便對這類帶點南洋風味混雜著西方建築裝飾的老屋很有興趣,一路上拍了不少,其中有著花草瓜果鮮豔的瓷磚牆更是我取景的好所在,一直到此時接觸到番社古厝裡的「馬約利卡瓷磚」或稱「花磚」,才真正展開與這種美麗建材的時空對話。

tile on the roof

這類型的花磚在台灣的興盛期極短,大約只有15~20年(1920~1935),當時台灣仍為日治時代,幾乎所有的彩瓷花磚都是日本進口,而我們也可從目前現有的傳統建築中找出一些花磚的蹤跡,有些是放在屋頂做裝飾、有些則是鑲坎在牆面上,在金門還可看到大面積的花磚拼貼裝飾。

那為何這有著洋名字的「馬約利卡瓷磚」會從日本進口到台灣,進而跟台灣的閩式建築或是金門的洋樓做結合?這問題就要依循著「馬約利卡瓷磚的海上歷險記」來解謎啦。

早在西元九世紀到十世紀的伊斯蘭文化地區藝術發展相當興盛,伊斯蘭結合了馬賽克裝飾及東方彩繪瓷器的概念,發展出屬於伊斯蘭風格的彩繪磁磚,應用於回教的清真寺建築上,隨後傳入西班牙,發展出西班牙風格的「馬約利卡瓷磚」,到了十五世紀中期,西班牙所生產的陶瓷器經由地中海的Mallorca島出口到義大利,接著傳到法國、比利時。由於十六十七世紀歐陸戰爭的關係,藝術家及製造商出走遷至荷蘭,在荷蘭備受禮遇、並在Delft從事生產,造就了知名的「台夫特瓷磚」。瓷磚當時成為流行建材,應用於居家環境或是宗教建築。爾後瓷磚文化傳入英國,演變成「維多利亞瓷磚」。

伊斯蘭/土耳其磚

islamic tile1 12622687-Turkish-tile-Rustem-Pasa-Mosque-Istanbul-Turkey-Stock-Photo-istanbul

西班牙馬約利卡磚/荷蘭台夫特瓷磚

majolica tile Spanishdelft-landscape-tiles2

英國維多利亞磚

vitorian tile2 vitorian tile

(花磚整個是環遊世界又落地生根的代表呀!)

不管是伊斯蘭文化、西班牙、荷蘭或是英國,彩繪磁磚都相當具有當地及當代的文化特色與風格,而遠在大西洋的彩磚又是怎麼來到太平洋西岸的日本呢?

在亞洲地區,花磚運用的地區北至日本、韓國、中國東北,台灣、福建、廣東,再至南洋的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其引進的路線大約有兩路。在十五~十七世紀的歐洲史上,是著名的海權時代(或航海時代),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到處群找新的殖民地),更在十八十九世紀掀起了海上的強勢貿易,將歐洲國內製造的花磚輸入被殖民的東亞與美洲,因此一些經歷過歐洲殖民的東南亞國家現今仍可以見到許多當時來自歐洲的花磚建材。

第二路是來自當時正在實行明治維新的日本,隨著明治維新時期的仿歐風潮(尤其是學英國),英國的維多利亞瓷磚傳入日本,由於這類建材色彩亮麗、圖案優美、也容易清潔,相當適合多雨氣候的地區,因此日本大量製造花磚外銷亞洲各地,台灣當然也沒錯過這樣的貿易盛況。

目前台灣現有的傳統建築花磚幾乎都是該時期從日本進口的,每片花磚的背後也都留下了製造商的資訊。直到1937年中日戰爭開打,日本國內進行物資管制,花磚製造與出口量大幅減少,1941年後太平洋戰爭爆發,花磚更是全面停產,而台灣的花磚建築史也就隨著戰爭而結束了。

下一集,我們來聊聊花磚的圖樣吧!

參考資料:台灣老花磚的建築技藝—康鍩錫著

“古厝裡的花磚:馬約利卡瓷磚海上歷險記” 有 2 則迴響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