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聲低鳴若嘆泣
吟詩唱詞猶在耳
回首棚下故人離
過年後回到工作崗位上,某天經過生存巷時發現有戶人家搭了棚子,一般搭棚大多表意家裡有事,看著那搭棚位置,有點不安,找個時間兜過去看,門口花圈上幾個顯眼字寫著「林老太爺…」,頓時腦中一片空白,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
去年10月我們第一本地方刊物<<山海集>> 找了阿木伯當引言人,透過他的故事帶我們看中港的風華,阿木伯從小在蕃社長大,一生跟著中港興衰起伏,是我們研究在地文化的瑰寶,很多地方野史故事都是透過阿木伯得知的,小時候跟著秀才兒子學習漢文,喜歡讀詩研究地方文史,偶爾會到店裡來教我們吟唱一兩句,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那些唐詩用台語朗誦出來是這麼有韻味的文字。
記得剛到蕃社時,對每個地方典故都很好奇,阿木伯總會像說書人一樣連說帶唱的為我們說明白,說起他在慈裕宮門口賣花生仁湯、說起中港街上的人文韻事,偶爾還會談到他即將上大學的寶貝孫女,我仔細的把每一句他說的話都記下來,多希望時間能就此停留、讓我們多挖掘一點這個在地文化的記憶寶盒,也因此我們在編輯山海集時立刻就決定要拍攝紀錄阿木伯。
對於阿木伯,我們有著無限的感謝,感謝他關照著我們,感謝他對地方文化的貢獻,感謝他帶領我們認識中港。
能夠紀錄這樣一個有故事的人,我們深感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