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南,一直都是許多工藝大師的發跡處,在推廣在地文化工作上,將在地職人的精神傳承、創新,亦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在某次的古厝市集中認識了楊禮坤老師,有著細膩的竹編手藝,作品帶有農家純樸的溫暖與風雅,因此我們特別邀請楊老師來古厝裡開竹編課程,教授大家從認識材料、竹篾製作開始,及不同的編織技法。
竹子自古以來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你以為竹子就像古人稱的四君子
那樣風雅、如蘇軾筆下的那般浪漫嗎?其實在台灣早期甚至在尚未有漢文字進入台灣的四百年前台灣人與竹子可說是賴以相生的關係,沒有詩沒有詞,只是常民生活裡,屋前蔽敵、屋後遮蔭、入菜飲水、日常器皿的生活伙伴。在台灣各族群原住民的生活紀錄中,竹子可說是最常見的植物,運用在生活中的各個面向,食衣住行皆與竹有關係。
楊老師在課堂中從介紹竹子的種類開始,哪種竹適合食用、哪種竹適合做竹編材料,到劈竹、刮青、取竹篾 、加工處理…到編織,讓同學重新認識這個與人們相依相生的千年植物。
同學們除了來自竹南頭份地區之外,還有遠從竹北、湖口來上課,一共16堂課堂堂解說精彩,埋頭進入編織工作讓同學彷彿忘了時間,常常一抬頭已過了兩小時而不自覺。聽有些同學說,編織的技法在課堂上聽過後深怕回家後忘記,晚上睡不著還在解題,一解就是半夜一兩點,解不開還睡不著呢。
文化其實就是常民生活的累積,在地文化不是一個專有名詞,是可以讓我們回歸到最原始踏實的生活記憶,一點一滴由住在這土地上的每一個人所產生的,有經驗、有智慧、有讓人會心一笑的共同記憶。
古厝裡的創生學堂 春季竹編課告一段落,期待下一堂再相會。